学钢琴既可以提高修养、陶冶情操、促进孩子手眼协调和大脑发育,又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、培养毅力锻炼性格,一举多得。然而,该不该将钢琴搬回家,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。说它沉重,在于从孩子学钢琴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父母要把自己和孩子“捆绑”在一起,除了有经济基础做后盾,还要搭进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耐心,没有韧性与执著是很难见到成效的。
宝宝的特长培养,有可能成就他日后的事业方向,也很可能成为令宝宝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。日本雅马哈公司有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:“学音乐的孩子不学坏”,这句名言征服了无数父母的心,同时在不少父母的印象中,学钢琴是理解音乐、学习音乐学习的很好载体。
因此,在决定让孩子学钢琴之前,父母有一些原则一定要知道。
原则一
孩子对音乐的敏感也很重要,比如他是不是喜欢听音乐?当电视机、音响里播放出好听的乐曲时,是否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?他的音乐记忆力如何,是不是能在听过之后清楚、准确地记住不忘?还有,就是具备敏锐的听觉,对声音的高低、长短、强弱的微小差异,都有精细的辨别能力。
弹钢琴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。有时克服了一个缺点,又冒出另一个缺点;新的缺点克服了,旧的缺点又犯了。为了一个音、一个指法,要反复练习多次,初学的孩子既难适应又觉得枯燥,出现情绪不稳定、焦躁、退缩、放弃等现象都是正常的,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有能力说服自己、耐心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,开导、引导他们,比如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孩子稳定情绪、建立自信心、克服眼前的困难。
孩子年龄小,对老师的话领悟不到位,最好由爸爸或妈妈为主带孩子学琴,并和他成为“同学”,记下每一个要点,帮孩子理解、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;回家后扮演老师的“助教”,每天做“陪练”,比如提示孩子:手指抬高、注意休止符、保持速度均匀……这都需要父母事先想到。在此过程中,还应引导孩子学习总结自己的练习情况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。
另外,父母不要攀比,孩子学琴的最终成功,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和持之以恒,而不是眼前的成绩。鼓励是让孩子努力的最佳方法。